众所周知,闻登鼓上达天听,只要鼓一响,天子必须临朝。
如今大衍皇帝自认不是昏君,他即位以来,内忧外患,时刻警醒自己,没一刻敢于放松。
只是不知道哪里来的冤情,竟然有人不惜自己的性命也要敲响闻登鼓。
很快,敲鼓之人被带进了大殿,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妪。
“老妇要状告当朝长公主掳虐人口,残害人命……”只一句话就将满朝大臣给镇得鸦雀无声。
负责审案的大理寺卿在这寒冷的天气中硬是出了一通冷汗。
怎么办?有皇帝陛下在场,又关乎着皇帝宠爱的女儿,这要他怎么审?陛下眼皮子底下,他也不能和稀泥吧?
于是案件就在他一边抹汗,一边审问中一点点有了进展。
这老妪是晏张氏,祖祖辈辈生活在大衍南边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。她丈夫在成亲后没几年就去服兵役死了,膝下就一个儿子,名晏云。
她一个寡妇,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,还供儿子读书。晏云也是一个出息的,不仅一表人才,还是个读书的料,年纪轻轻的一路科举顺遂。
就在前两年,儿子进京会考,本来不论中与不中都会传信回来,哪里知道这一去不回,竟然音讯全无。
晏张氏苦苦等候无望,便四处托人打听,最后听说人进了安平长公主府。
最让人吃惊的是,晏云并非自愿去的公主府,而是被强掳进了公主府。
公主看上了晏云,只是晏云一心扑在科举仕途上,哪里愿意做公主的面首,几次三番不从,最后被逼跳井死了。
晏张氏痛哭流涕,请求皇帝做主。
皇帝脸色铁青,竟不知安平平日里竟肆意妄为至此。
只是,单凭一面之词还不足以定罪,安平毕竟是公主,这样的名声传扬出去,还不知道底下的百姓会如何议论皇家。
如果此事能私下里处理是最好不过的了,至少能给皇家留面子。
大理寺卿思来想去,唯有安抚好老妪,让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
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老妪的案子还未结束,又有一个叫薛姚的人,状告安平长公主不仅强抢民男,更动用私刑,草菅人命。
他是长公主的面首之一,当然,他并非自愿的,他早就有心爱之人,不得已之下才对公主虚以委蛇。就因为他想逃离公主府,被公主下令鞭刑,差点就没了性命。
他身上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鞭痕,让人惨不忍睹。若不是被人从乱葬岗捡回去救了他一命,他此时已是白骨一堆了。
紧接着,还有更多的人找上来,状告安平长公主以权谋私,侵吞私产,搜刮民财等等罪名。 ', ' ')